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6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1408篇
林业   2017篇
农学   2276篇
基础科学   1223篇
  2201篇
综合类   4549篇
农作物   861篇
水产渔业   683篇
畜牧兽医   1895篇
园艺   577篇
植物保护   95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669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DNA vaccine to protect chickens against 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vvIBDV) infection. A plasmid DNA carrying VP2‐4‐3 genes of vvIBDV SH95 and a plasmid DNA carrying chicken interleukin‐6 (ChIL‐6) genes were constructed and designated as pALTER‐MAX‐VP2‐4‐3 and pALTER‐MAX‐ChIL‐6 respectively. Several DNA vaccin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1‐week‐old chickens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with only plasmid pcDNA3‐VP2, pALTER‐MAX‐VP2‐4‐3 or mixture with pALTER‐MAX‐ChIL‐6. The chickens at 4 weeks old were orally inoculated with vvIBDV SH9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munization with the mixture of pALTER‐MAX‐VP2‐4‐3 and pALTER‐MAX‐ChIL‐6 three times conferred protection for 90% of chicken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tibody titres in chickens immunized together with pALTER‐MAX‐ChIL‐6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mmunized simply with plasmid pcDNA3‐VP2 or pALTER‐MAX‐VP2‐4‐3. IBDV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bursa of the protected chickens at 8 days after challenge by RT‐PC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tection against vvIBDV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VP2‐4‐3 gene of vvIBDV as a DNA vaccine. Furthermore, the simultaneous injection of ChIL‐6 plasmi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tection after challenge with the very virulent strain.  相似文献   
72.
蝴蝶花(IrisjaponicaThunb.)是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植物,地下有横走的根状茎;耐荫,是良好的耐荫地被植物。试验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进行。选择健康的蝴蝶花植株,取地下的根状茎,选带节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用洗洁精溶液浸泡4~5min,采用75%乙醇60s结合0.1%HgCl212min进行灭菌。根状茎在培养基MS 6BA1.0mg·L-1 KT2.0mg·L-1 NAA0.1mg·L-1,25℃下黑暗培养,腋芽出芽率达65.4%。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腋芽的萌发,可能是由于蝴蝶花是阴性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其根状茎的生长和顶芽的萌发处于暗环境,离体条件下黑暗培养更符合其…  相似文献   
73.
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的SCAR标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 群体为试材, 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G/ g) 连锁的2 258 bp的多态性片段, 经克隆、测序后, 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两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引物对BFP94 /BFP95在有毛和无毛个体中均扩增出了2 258 bp的片段, RAPD显示的多态性消失。利用引物对BFP96 /BFP98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 并命名为SCP2022258。该标记仅在果实有毛的个体中出现, 与有毛/无毛性状的连锁距离为718 cM, 且扩增稳定, 为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茭白主茎地上部养分积累和转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有代表性的茭白品种为试材,测定了植株主茎生育过程中地上各部位干、鲜质量的积累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田间封行前,植株主茎叶和短缩茎的干、鲜质量持续缓慢增加;封行后至肉质茎快速膨大前,短缩茎的物质积累超过叶片和叶鞘;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其前期,同时短缩茎等其余部位干、鲜质量明显下降;之后肉质茎干、鲜质量增加趋缓,叶片、叶鞘质量仍持续下降,而短缩茎质量回升,进入新一轮物质积累期;主茎的总干物质量在封行后迅速提高,在肉质茎充分膨大后下降。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生育进程中总体呈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肉质茎快速膨大期间迅速大幅上升,紧接着又快速回落。  相似文献   
75.
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40℃、45℃、50℃3个梯度高温短时间处理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探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短时间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增强。11月3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负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高于对照;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处理相同,具有正调控效应,只是前者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即淀粉向可溶性糖的快速转变是高温解除休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76.
日粮纤维能提供大量的能量,而且有利于维持动物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本文综述了日粮纤维的代谢及对幼龄单胃动物消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78.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从吉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猪血清中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212份样品中有94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高达44.3%。被采集血清的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该地区的猪群中存在HE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9.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5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新5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60 d,单球质量23 kg,球形指数1.35,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净菜产量56.7 t·hm-2,可兼作早熟、晚熟栽培。  相似文献   
80.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与产量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缺乏钾素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田间发病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单茭重减低率与病级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始病期越早,危害越重,产量损失也越大;病害危害程度与有效分蘖数(孕茭数)减少率、单茭重减低率、产量损失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在产量损失构成中,有效分蘖数的减少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